前阵子,甲胎蛋白(AFP)还是否还适合作为肝癌筛查的指标争论不休,这种争论也往往没有结果。在没有足够强健的数据前,谁也难以说服谁。但如今,在这个分子靶向治疗的时代,这个年老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,那就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,AFP的动态变化可有助于预测患者对索拉非尼治疗的反应。
这是近期发表的3个研究的结果的汇总,见下表:
基础AFP水平(ng/mL) |
>20 |
>20 |
无选择 |
时间点(周) |
8 |
6 |
2和4 |
AFP反应的标准 |
>20% |
>20% |
– |
病人数目 |
85 |
探索组41+验证组53 |
48 |
主要发现 |
AFP反应与总体生存相关(HR=0.59),与RECIST评估的疾病控制无关且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|
AFP反应与临床获益*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,但与总体生存关系不确切 |
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患者AFP上升率显著低于疾病进展组 |
出处 |
意大利 |
港大玛丽医院 |
日本 |
*包括RECIST标准中的完全缓解、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
尽管这些结果之间存在一些差别,但整体而言,AFP的动态变化可用于检测患者对索拉非尼治疗的敏感性。值得一提的是,检测AFP在两个月内的变化就可以预测疗效。一方面避免了无效治疗,另一方面,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负担——索拉非尼治疗每月花费5万左右那。
此外,作为索拉非尼的III期临床试验的后续研究(Clin Cancer Res 2012),Llovet等还发现基础水平的AF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。亚组分析发现,无论在索拉非尼治疗组还是对照组,AFP水平均与预后相关。也就是说,AFP即可以作为预后标志,还可以作为索拉非尼治疗敏感性标志。
总之,即使撇开AFP在肝癌筛查方面的不肯定的价值不谈,在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AFP在肝癌诊断上的价值也有降低的趋势。但作为一个血清学标志,AFP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描述肿瘤,自有它存在的意义,例如浙大一附院提出的的“杭州标准”,就以AFP水平作为一项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