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印象笔记管理病人信息的体会

以前一直在尝试寻找病理管理的应用,基本的需求是格式精美、共享、多平台同步。国内的“病历夹”应用可以部分满足要求,但是不够理想。最终还是使用Evernote的墙内版“印象笔记”来实现。跟同事之间反复斟酌细节,不断优化记录方式,目前已经累及大约50个病人,觉得挺安逸,分享一下感受。

我们主要涉及两类病人:手术病人和化疗病人。于是建立了3个文件夹:手术病人、化疗病人和归档病人。手术病人在出院时,将其信息进行归档。为了跟自己的私人笔记更好区分开,可以建立叫做“病人”的笔记本组。为了快速录入病人的关键信息,可以建立两个模板:手术病人和化疗病人。我的手术病人的模板是:

标题:床号 姓名 住院号 性别 年龄

诊断:
手术日期:
手术名称:
出院日期:
RCT入组:
特殊情况:
影像图片:
随访信息:日期:  ,状态:

↑ 这是“手术病人”文件夹在手机上以标题排序时的模样,是否赏心悦目?

化疗病人的模板是:

标题:姓名 住院号 性别 年龄

诊断:
联系方式:
身高 cm,体重 kg,BSA
化疗方案:
第1周期:/ (这里填入日期)
第2周期:/ (这里填入日期)

对化疗病人建立档案非常管用,病人重复入院时,只需要简单的询问,就可以开出化疗医嘱,减少出错机会。

其他一些细节:

  1. 分享:跟轮转医生分享笔记,但为了避免病人信息泄露的不可控,在分享时设置权限为“可以编辑”而不是“可以编辑和分享”。因为管理的病人都是上级医师的手术病人,于是给上级医师进一步分享的权限。
  2. 标签:借助标签可以进一步对病例进行分类,以便快速筛选病人。我目前建立了两种标签,包括疾病类型(HCC、iCCA、hCCA和良性疾病等)及手术医生(A教授的病人、B教授的病人)。
  3. 笔记的收集和整理:在病房等待时(等待上级医师查房或等待预约病人),收集新病人的信息,包括影像资料。因为院内HIS不能通过手机访问,目前影像图片主要靠手机对着电脑屏幕翻拍。下一步的设想是,使用U盘从院内电脑获得高质量影像图片,然后通过OTG将图片传到手机里,但这个做法太繁琐了,有提升空间。利用碎片时间整理笔记,例如在下班路上和两台手术之间的间隙,整理当日手术的信息,包括附加上手术标本和术中所见的图片。
  4. 为了快速地访问手术病人和化疗病人的信息,将这两个文件夹加入快捷方式。升级高级版账号很有意义,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上传流量,以便上传更翔实的图片;此外,也可以实现离线笔记本,节约访问常用笔记的时间和流量。例如,将手术病人和化疗病人两个文件夹在手机上都离线保存了,因为这两类病人的信息在近期内会被反复查阅。使用印象笔记而不是Evernote的意义也在这里,墙内的印象笔记的高级账户收费较便宜,并且传输数据更快。

欢迎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