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频治疗小肝癌疗效评估

Hepatology 2009;50:1475  DOI: 10.1002/hep.23181
来自法国的一组235名肝癌患者的射频治疗(RFA)经验。你肯定会和我一样诧异,这样的内容也能发在Hepatology上?我也是因为诧异才耐着性子,看了一下大概。入选的患者为单中心收集的235名连续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,这些患者以RFA作为一线治疗,且肿瘤数目小于3个,总直径不超过5cm。以BCLC评价标准,其中67名患者适合手术切除。94%的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的消融,3名患者发生重大并发症,其中1名死亡(这样的比例是可以接受的)。这组病人平均接受1.4次的治疗(有些患者在复发之后接受RFA再次治疗)。在中位随访27个月后,5年总体生存率、无复发生存率、无瘤生存率(定义成随访结束时患者的状态,包括接受重复射频治疗的患者,只要能接收完全射频,也算是“无瘤”)分别为40%、17%和32%。与总体生存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:凝血酶原活性(HR=0.97)、血清AFP水平(HR=1.02);与复发相关的因素包括:多中心肿瘤(HR=2.34)、AFP水平(HR=1.02)。肿瘤大小与局部复发有关,但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率不相关。结论是,对于直径5cm以下的肝癌,RFA治疗时安全且有效的。
没有设置对照的研究,结果总是很难评估,尽管BCLC评估可以接受手术的病人,其5年总体生存率为76%,使用历史对照,这样的结果是满意的,但是说服力依然有限。而且RFA治疗效果应该是操作者依赖性的,这种变异较大的治疗手段,对于其他中心,包括我们天朝是否有借鉴意义就难下结论了。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,随着这样的报道的增加,总会改变我们的一些治疗观念。在咱们天朝,因为肝癌发现往往偏晚、临床对手术指征的扩大和患者的文化程度等原因,这种直径5cm一下的肿瘤往往都接受手术治疗去了。其实也没什么错,国人的肝癌的病因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,我的印象里,HBV相关肝癌患者的肝硬化程度往往比西方患者(HCV相关肝癌为主,更典型的“肝炎-肝硬化-肝癌”三部曲式进展)要轻。在肝癌的临床研究领域也有国人的两个著名的随机对照试验。其中一个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陈敏山所主持的(Ann Surg 2006),旨在比较直径5cm以下小肝癌的手术和RFA治疗效果,发现RFA治疗效果与手术根治相仿,且安全性更好。另一个是发表在JAMA上,但因为学术或非学术的原因最终被迫撤稿的一个研究,发现大于3cm的肝癌,RFA联合介入治疗(TACE),效果优于手术切除。